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

律师风采 > 合同诈骗

如何识别合同诈骗中的虚假信息

来源:本站 添加时间:2025-04-02 10:57:10 点击:1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诈骗时有发生,其中虚假信息是诈骗分子惯用的手段。掌握如何识别合同诈骗中的虚假信息,对于企业和个人保护自身权益、避免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一、核查合同主体信息

  1. 企业信息核实:合同签订方若为企业,要仔细查看其营业执照。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企业的注册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注册地址、经营状态等。若系统显示企业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严重违法失信记录,需格外警惕。比如,企业实际经营地址与注册地址不符,且无法通过注册地址联系到企业,这可能是虚假信息的信号。

<!--[if !supportLists]-->2.      <!--[endif]-->个人身份查验:当合同对方为个人时,要求出示身份证原件,并通过公安部门指定的身份验证渠道进行核实。同时,可了解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的真实性。若个人提供的联系方式无法接通,或工作单位根本不存在,就需进一步调查。

二、审查交易内容信息

  1. 项目真实性审查:对于涉及项目合作的合同,要审查项目本身是否真实存在。诈骗分子常虚构大型工程项目,声称需采购大量物资或寻求合作方。此时,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网站,查询项目的审批文件、招投标信息等。若无法找到对应项目的官方信息,极有可能是虚假项目。例如,诈骗分子称有一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然而在当地建设部门网站上并无该项目的任何记录,这就表明项目存在虚假嫌疑。

<!--[if !supportLists]-->2.      <!--[endif]-->产品或服务描述核查:仔细核对合同中对产品或服务的描述。若描述过于模糊、不符合常理,或与市场常见情况差异过大,需谨慎对待。如合同中承诺提供某种高科技产品,但其技术参数、功能介绍含糊不清,又无法提供相关技术证明文件,很可能是虚假宣传。

三、剖析合同条款信息

  1. 不合理条款识别:留意合同中的付款条款、交货条款、违约责任等。若付款条款要求先支付大额款项,且对方收款账户为私人账户,而非企业对公账户,存在风险。交货条款中,若交货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模糊,或者违约责任明显偏向对方,都可能是虚假信息的表现。例如,合同规定受害方违约需承担高额违约金,而对方违约却几乎无需承担责任,这种条款设置就极不合理。

<!--[if !supportLists]-->2.      <!--[endif]-->专业术语审查:对于合同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若自身不理解,要及时咨询专业人士。诈骗分子可能利用专业术语制造假象,掩盖合同中的虚假信息。如在一份金融投资合同中,使用大量晦涩难懂的金融术语,看似专业,实则可能暗藏陷阱。

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提醒广大市民,在签订合同前务必仔细甄别信息。若您对合同中的信息存在疑虑,或遭遇合同诈骗相关问题,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专业的律师团队将为您提供专业服务,助您识别虚假信息,防范合同诈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