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常识

法律常识

新闻资讯 > 法律常识

受贿罪如何认定情节严重?

来源:本站 添加时间:2025-04-29 11:10:05 点击:1

在刑法实务中,受贿罪如何认定情节严重一直是司法裁量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认定受贿行为“情节严重”需综合考虑受贿数额、手段、影响范围、主体身份等多个因素,形成全面判断。这一认定不仅决定量刑档次,也关系到被告人是否可适用缓刑、是否具有法定从轻情节。

一、法律依据:受贿罪的基本构成与“情节严重”的法律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构成受贿罪。第三百八十三条规定了不同情节下的量刑范围,强调“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作为重要判断依据。

2021年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情节严重”做出进一步明确,例如:

  • 单次或累计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具有如拒不交代受贿行为、干扰证人作证等情节;

  • 虽金额不大,但多次受贿、向多人受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

因此,不能仅凭金额判断情节严重,还需考虑行为方式、社会危害性等多方面内容。

二、从受贿金额入手:量刑标准中的“起点”

受贿金额是认定受贿罪是否构成犯罪及其严重程度的首要标准。按照司法解释的划分:

  • 三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较大”,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二十万元至三百万元为“数额巨大”,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三百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但在三万元至二十万元之间,如存在明显主观恶性、影响恶劣的行为,也可认定为“情节严重”,从而进入更高的量刑区间。

三、行为方式与影响范围:量刑中的“加权因子”

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指出,司法实践中,除了数额,受贿方式及社会影响也常被法院用来加重处罚。以下几类情形通常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 多次受贿:例如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多次收取贿赂;

  • 主动索贿:与被动收受相比,主动索取往往被认为更具主观恶性;

  • 单位受贿或集体决策受贿:损害公共利益,影响重大;

  • 为非法经营、环境违法、教育医疗腐败等提供便利:危害民众权益,社会反响强烈;

  • 受贿后不退赃、不配合调查:态度恶劣,构成从重处罚情节。

四、典型案例分析:法院如何认定“情节严重”

在多起判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法院如何综合认定“情节严重”。例如:

案例一:某市住建局干部李某在三年内多次收受房地产企业好处费共计15万元,虽金额未达到“数额巨大”,但因其多次受贿、主动索取,并造成监管形象受损,被法院认定为“情节严重”,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案例二:某高校采购负责人张某在招标过程中收受供应商贿赂8万元,受贿后销毁账本、威胁举报人。法院认为其行为恶劣,虽金额不大,仍构成“情节严重”,被判刑四年并处罚金。

这些案例表明,“情节严重”不仅看钱,更看行为性质及其影响。

五、如何为被告人争取从宽处理?

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的办案律师在实践中指出,在受贿罪中有效争取从宽量刑的关键策略包括:

  1. 主动退赃、退赔:及时归还全部赃款有助于争取轻判;

  2. 自首或坦白情节:在侦查阶段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可视为法定从轻情节;

  3. 认罪认罚从宽机制:积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有望适用较轻处罚;

  4. 证明悔罪表现及社会危害较轻:通过提交悔过书、单位证明等辅助材料,缓解法院对其恶性程度的判断。

专业律师团队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辩护方案,争取最有利结果。

六、结语:准确认定“情节严重”需全面考量

总而言之,受贿罪如何认定情节严重,不是简单看受贿金额,而是多因素综合判断的过程。包括金额、次数、手段、是否主动索贿、是否造成实际影响等都要纳入评估范围。

对于此类案件,当事人及家属应尽早寻求专业法律援助。天津和然律师事务所长期专注于刑事案件辩护,对受贿罪、贪污罪等职务犯罪具有深入研究与实务经验,能够为被告人提供合法合规、专业高效的辩护服务,助力实现案件公正处理。

如您或亲友正面临相关刑事指控,建议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律师,合理行使法律权利,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